石油精神“埋头苦干”从何而来?
转载自 中国石油石化官方账号 2021年10月25日 文/胡汉征
2016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埋头苦干”是毛泽东为中国石油工业第一位劳动模范陈振夏最早的题词,是石油精神的奠基之石。
“埋头苦干”是毛泽东为陈震夏的题词,是石油精神的大河之源。
修复生产
“延一井”是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长炼油房是中国陆上第一个炼油厂的雏形。1935年4月28日,陕北红军解放延长,继而解放永坪,接管了陕北油矿探勘处本部及延长区。延长石油官厂改名为石油厂。5月,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在延长石油厂成立。
延长石油厂成立以后,党中央派高登榜等一批优秀干部参与油厂的领导工作。1938年2月,边区政府委派从上海投奔延安的技术人员陈振夏、胡华欣和汪凯到石油厂工作,着手恢复油厂的正常生产。
陈振夏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被选为上海中华电气制作所委员会委员长。1937年,他投身抗日救亡远动,参加江阴沉船封港行动,同年底奔赴延安。陈振夏等人在延长至永坪沿途详细勘察,同胡华欣将调查的情况向中央提交了《延长石油目前的改良和今后发展计划》的建议书,提出采用科学的炼油技术,调整炼油设备,恢复旧油井,用机械开采新油井,修筑姚店至延长公路等建议,并写成详细的报告呈报中央。
陈云、李富春立刻批准了这一计划。陈振夏留厂负责实施。7月延长石油厂改隶中央军委,陈振夏任石油厂工程主任。根据老工人提供的历次搬运器材的路线为线索,延长、延川县政府发动当地群众帮助油厂搜集失散在各地的器材设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搜集到不少器材和配件,集中到延长后,陈振夏带领老工人用简陋的工具,拼凑起两套较为完整的打井设备。在组织工人修复旧井的同时,尝试开钻延19井。
1939年,党中央将延长石油厂更名为中央军事工业第五军工厂(简称“军工五厂”)。1941年12月,陈振夏被任命为厂长。担任厂长期间,他和工人们刻苦钻研,设计制造的打捞工具,排除了严重的钻具落井事故;设计的制蜡机和编芯机,大大提高了制蜡速度和蜡烛质量。他和职工一道改建的烘蜡窑和冰窖,以土代洋,花钱少、效果好。1941年,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他办起了煤窑,使军工五厂所需燃料的百分之六七十得到了保障。他们先后开发10口新油井,修复2口旧油井,提炼汽油、柴油、润滑油等大量产品。
.jpg)
保证军需
1942年春,中央军委召开技术人员座谈会,陈振夏汇报军工五厂工作,中央领导十分满意。毛泽东接见他与顾光、徐文杰等人,亲切询问他的出身、经历,赞赏他从国统区投奔延安的革命行动,称赞他努力开采石油使延安大放光明。
抗日战争时期,军工五厂被党中央列为增产重点,实现了毛泽东1942年12月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的“增加煤油生产,保障煤油自给,并争取部分出口”的指示,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1943年在七里村钻出七1井、七3井等“旺油井”,当年生产原油1279吨,满足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需要,有的单位还储备了半年的用油,剩余的部分与阎锡山交换来大批的边区紧缺物资。
1944年5月1日至5月25日,在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暨职工代表大会上,边区政府向陈振夏颁发了“特等工业模范工作者”奖状。5月22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为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暨代表会议的代表举行的招待会上,用一方白色细布在上面亲笔为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同日,毛泽东在《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讲话中表扬陈振夏:“像沈鸿同志、陈振夏同志,他们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们的心和共产党员一样,都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艰苦奋斗的。”同年12月下旬,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大会上,陈振夏再次被授予“特等工业模范工作者”称号,边区政府把毛泽东题写的“生产战线上的英雄”的奖状发给他。
.jpg)
终日不倦
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在大会作《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报告,肯定了陈振夏等英模“有许多的长处,有很大的功劳”,起了“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同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评价陈振夏道:“以身作则,关心工人生活,注意职工教育,亲身参加生产,虚心向群众学习采石油的技术,恢复旧井,大大提高了石油产量。”“对本身业务非常尽职……终日不倦,一结束主要工作,就细心教导学徒。”“把专门的技能与群众的伟大创造结合起来,从来不以技能自私,从来没有门户之见。”
在毛泽东题词和讲话激励下,1945年2月,陈振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干劲更足了。他加倍地埋头苦干,带领干部工人多出油,多出石油产品,改善边区人民生活,支援八路军、新四军。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里,军工五厂职工提出“多出一桶汽油,便可节约80头毛驴和80个人工”的口号,努力生产,支援前线。1939年至1946年期间,共生产原油3155吨,经加工生产汽油163.94吨,煤油1512.33吨,蜡烛5760箱,蜡片3.98吨,以及擦枪油、凡士林、油墨、黄油等产品,满足了陕甘宁边区的运输、照明、印刷等需要,还以部分产品换取大量布匹和其他物资,直接支援了抗日战争,实现了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提出的自给有余程度战略目标。对陈振夏和军工五厂的巨大贡献,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给予高度肯定,得到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奖励。毛泽东、朱德奖给每个职工一枚铸有“西北油矿”四个大字的奖章。
“埋头苦干”在延长石油启程,在玉门、克拉玛依、大庆、四川、胜利等各大油田和炼化企业开花结果,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愈发多样,表现更加具体,为我国后续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阅读链接]延长石油是我国的天然油矿之一, 1905年建厂;1907年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同年建成炼油房,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
1934年,国民政府成立陕北油田勘探处,在延长和永坪各设办事所。国民政府从德、美进口钻探设备器材,先后打井7口,虽然均有油气显示,但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延长油田是中国最早出油的地方。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即与美国的美孚洋行签订了《中美合办油矿条约》。其后,中美合作油矿公司在陕西打了七口井,其中有两口井出了油,但出油一直不多。1933年前后,国民党政府曾派地质专家到陕北作过专门调查。1935年中国人在那里打了几口井,获得了工业由流,还用蒸馏式的土办法炼出了汽油、柴油。—年后队伍扩大,建成了两个钻井队。1936年5月,陕北红军占领了延长一带。油矿虽然换了主人,但生产—直在正常进行着。
在抗战时期延长石油生产出汽油、煤油、石蜡、油墨、擦枪油、凡士林等产品,不仅保证了中央机关、边区政府的用油需求,还换来了大量的布匹、钢铁、机器设备和短缺物资,被誉为“功臣油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