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墨源流考(六):《太平广记》对雷公墨文化的弘扬传播
文 赞

李昉画像
北宋宋太宗发出圣旨,命令名相李昉(925—996年)、名臣扈蒙等人编纂《太平广记》,巨著编著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完成,成就了我国古代第一部文言纪实小说总集。该书为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全书共计500卷,目录10卷。在其“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中,分别以 “陈义”人物篇、“雷公庙”名庙篇(中间仅隔“南海”地理篇),几乎连续收录了房千里《投荒杂录》“陈义”、刘恂《岭表录异》“雷公庙”等名篇,其核心均为反映雷州雷公墨特征、敬雷习俗、药石等利用价值内容,是历史上首部密集收录著述雷公墨名著、名篇较多的重要史料。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其中保存了已佚失的《投荒杂录》中的“陈义”历史名篇,成为现今可见最早记录“雷公墨”首创名词的重要古典文献,彰显弥足珍贵。从中也显见,在当时雷公墨对社会的影响力,编者对雷公墨的高度重视程度,均有非常之处。
.jpg)
唐宣宗大中(847-860)初年出任高州刺史的房千里在《投荒杂录》记载:雷州……南濒大海,郡盖因多雷而名焉,其声恒如在檐宇上……其事雷,畏敬甚谨,每具酒肴奠焉……又时有雷火发于野中,每雨霁,得黑石,或圆或方,号雷公墨。凡讼者投牒,必以雷墨杂常墨书之为利。
.jpg)
889—904年间任广州司马的刘恂在《岭表录异》论述:雷州之西有雷公庙。彼中百姓,每年配纳雷鼓雷车。人有以黄鱼彘肉同食者,立遭雷震,人皆敬而惮之。每大雷后,人多于野中拾得黳石,谓之雷公墨,扣之鎗鎗然,光莹如漆。又于霹雳处或土木中,收得如楔如斧者,谓之霹雳楔,与儿带,皆辟惊邪,与孕妇人磨服为催生药,皆有应验。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