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首页   天宝鉴赏   陨石博览   雷墨精品   资源开发   探索发现   视频分享   与我交流
修斯:著名地质学家之熔融玻璃研究启蒙人
时间:2023-02-20 23:34:00   信息来源 : 雷公墨博览-管理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陨石博览 > 陨石天地

修斯:著名地质学家之熔融玻璃研究启蒙人


         弗朗茨•爱德华•修斯 (旧译徐士,Franz Eduard Suess)1831820日-1914426日),杰出的地质学家,冈瓦那大陆、特提斯洋、地台、熔融玻璃等学说创始人。

修斯祖籍英国,出生于伦敦,3岁时随家人移居布拉格,14岁时迁至维也纳,定居于奥地利。他从小就对地质学拥有浓厚的兴趣,早年就学于捷克布拉格大学、维也纳大学,从19岁起发表地质学论文。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维也纳霍夫博物馆,1857年成为维也纳大学地质学教授,后任维也纳科学院院长。1894年起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奥地利皇家学会会员,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法国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外籍院士,1903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

一、地质事业杰出成就:创立冈瓦那大陆、特提斯洋、地台等学说

修斯组织开展阿尔卑斯山脉伦巴第低地、亚平宁山脉一带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出版了《地球的面貌》《阿尔卑斯山的成因》等著作,提出重要的开创性学说。他根据南半球各大陆上地质岩层和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提出了在南半球曾经存在过一个统一的大陆“超级大陆”——冈瓦那大陆的假设。1893年,他根据阿尔卑斯山脉与非洲的化石纪录,又提出在北半球劳亚大陆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之间,曾有个浅内海存在,他命名为特提斯洋。还认为现代地中海是特提斯洋的残余部分。在所著的《地球的面貌》书中首次提出“地台”这一术语,同时充分反映了“冷缩说”的系统立论。

修斯在《地球的面孔》中提出冈瓦那大陆概念,认为许多陆地的板块,例如南美洲,非洲,阿拉伯,印度,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在历史上曾经连接在一起。冈瓦那大陆概念为后来的德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1915年《海陆起源》全面论证“大陆漂移学说”确立坚实基础。

二、创立熔融玻璃学说

修斯经深入研究散落于中欧捷克地区的莫尔达维石等天然玻璃,发现其玻璃质物体的熔融变质特征,从而否定了历史上称其为火山玻璃——“黑曜岩”(obsidian)的看法。1900年,修斯在维也纳发表了著名的德文论文《莫尔达维石及相关玻璃的起源》:“Die Herkunft der Moldavite und verwandter Gläser ”,创造性使用了希腊语“τηχτζ”一词,意为熔融石、熔融玻璃,用这个词来称谓那些未知来源的散落在捷克等地的天然玻璃质物体。

τηχτζ——熔融玻璃一词的诞生,结束了自1844年达尔文发表科学文献以来,学术界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玻璃、捷克的莫尔达维石等天然玻璃称为黑曜岩的做法,开创了将莫尔达维石等完全有另于火山玻璃黑曜岩的天然玻璃统称为熔融石的历史。随后经英语翻译为“Tektite”而广为流行,从而奠定了修斯成为玻璃陨石——冲击变质熔岩现代研究的重要启蒙大师的历史地位。

后人为纪念修斯的地质学杰出贡献,在月球上和火星上各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分享:
 
Leigongmo of Asia and Australia Expo
地址:海口市海府路73号 E-MAIL:leigongmo@qq.com 琼ICP备18004674号-1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或其他兼容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