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首页   天宝鉴赏   陨石博览   雷墨精品   资源开发   探索发现   视频分享   与我交流
首开新中国科学研究雷公墨先河的李达明
时间:2023-04-24 20:36:00   信息来源 : 雷公墨博览-管理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探索发现 > 论文专著

首开新中国科学研究雷公墨先河的李达明

何贤伟

我国从唐代起,领先全球研究玻璃陨石雷公墨。新中国以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地质科学》在1963年刊登了李达明调查研究玻璃陨石成果,隆重推出了我国学者首篇论述雷公墨的中文专业论文,首开新中国科学调查和研究雷公墨之先河,不少观点、数据长期为中外学者所引用,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该论文发表60周年之际,《雷公墨博览》网站编辑部按年初工作计划,及时组织力量,广泛搜集出版物、网络等资料,撰写文章以志纪念。

一、李达明简介

    李达明老前辈19335月出生于广东台山,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65年,中科院决定将地质研究所矿物物理研究室并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达明及十多位从事水晶、金刚石研究的科技人员整体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他任副研究员等职。

李达明专业建树丰富,主要科研贡献有:1960人造水晶生长用高压釜的设计,在国内最早解决高压高温密封结构问题,为水晶项目获国家科学奖奠定设备基础;1962-1969年领导、设计、制成了具有首创性的超高压高温成套设备,是我国最早的超高压高温实验室之一;人造金刚石大单晶生长研究于1977年取得4mm成果,与上述超高压设备同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对我国几个主要产地的叶蜡石进行矿物学、传压特性及超高压高温下相变的研究,提出相转变理论模型,已生长出质量较好的含硼半导体金刚石;研究成功用于电子探针的含硼金刚石碳标样,被国家标准局批准为碳标样等。

二、调查研究雷公墨的重要贡献

在雷公墨研究方面,李达明师从留美回国地质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彭琪瑞(其后调任香港大学地理地质系教授)。在彭琪瑞教授指导下,李明达于196234月间深入雷州半岛、海南岛开展雷公墨野外调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19632月号上发表《雷州半岛与海南岛玻璃陨石雷公墨的调查与初步研究》论文,对其后雷公墨研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该论文的发表,一是首开新中国科学调查和研究玻璃陨石“雷公墨”之先河。我国是全球最早研究开发利用雷公墨的国度,盛唐玄宗朝开元盛世期间医药学家陈藏器于公元739年编成巨著《本草拾遗》,首创记载产于雷州等地具有药用价值的雷公墨为霹雳针霹雳屑;其后中唐李肇在《唐国史补》命名雷墨,唐末房千里在《投荒录异》首创雷公墨称谓,在五代初年刘恂《岭表录异》及之后学者较多沿用雷公墨一称。到了宋明清等时期,有钱易、沈括、李时珍、屈大均等国内学者,以至民初章鸿钊、劳费尔、鲁迅、拉克鲁瓦等国内外学者记载探索研究我国的雷公墨,大多是在他人收集已有的资料基础上,进行整理叙述,发表相应成果,相对缺乏第一手实地调研成果。而李明达一改旧貌,以现代专业学者身份,深入雷琼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的陆地、滨海进行现场调查、寻访,采集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二是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雷公墨玻璃陨石的地理分布、外表形态、内部结构,规格、大小、基本成份、微量元素等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三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以我国首创命名的“雷公墨”统称玻璃陨石的主张;大胆提出除地球成因之外的宇宙成因观点;推断我国的雷公墨分布除华南地区外,可能延伸到了云南南部等地,寄托各地地质工作者及时深入调查研究以图新发现。四是率先在国家级科学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传播研究成果、雷公墨文化。李明达在导师彭琪瑞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及时撰写及发表图、文、表并茂的论文,领先国内其他学者发表雷公墨研究论文十多年。

         按照老前辈关于及时深入云南南部调查研究的指引号召,《雷公墨博览》网站何站长从2007年夏天起多次带领野外考察小组深入现场,前往云贵高原边缘的广西百色澄碧湖等地搜集雷公墨,特别是并分别于20155月前往云南富宁等地、201711月赴马关等地,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民间调查,现场挖掘得一批实物标本,明确印证其推断的正确、科学性。

        三、有关考证

 李达明在论文中的开篇部分明确记载:"雷公墨"这个名称最早为所采用。这种漆黑坚硬的石头在古代已引起人們的兴趣。我国早在唐朝刘恂所著《岭表录异》中已有准确的記载:"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黳石,謂之雷公墨。扣之铮然,光鉴可爱。"此书写成不晚于十世纪中叶(五代),应为目前所知的最早的記載等内容。其实,“雷公墨”名称的创始人,为九世纪的房千里。由于该论文是我国学者正式发表的首篇论述“雷公墨”的中文专业论文,其中表述、观点影响深远,较长时期被中外学者所沿袭引用,不少人先入为主、习惯性地将最早采用“雷公墨”名称的时间错划为“十世纪中叶”,将功劳误划给了刘恂。

根据宋代僧人赞宁《笋谱》记载,刘恂于唐昭宗朝出为广州司马。官满,上京忧攘,遂居南海,作《岭表录》。事实上,刘恂出身于唐末,在五代初年才完成《岭表录》著作。可见不是《雷州半岛与海南岛玻璃陨石雷公墨的调查与初步研究》所称的“十世纪中叶唐朝刘恂”最早记载“雷公墨”的那样简单。据《四库全书总目》称《岭表录异》“殆书成于五代时欤”记载,以及1988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岭表录异校补》序论等提供的史料,可确认《岭表录异》成书于五代时期;则推测刘恂记载雷公墨,比约为九世纪中叶房千里《投荒杂录》成书及命名雷公墨要晚约百年。经考证,唐朝大和年间(公元827—835)进士房千里,历任国子博士、端州别驾、高州刺史等职,较长时间在广东任职及生活,悉掌岭南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所作《南方异物志》《投荒杂录》等著作流传深远,不少精华部分被《太平广记》等历史名编摘录而广为流传。《投荒杂录》论述:雷州雷之南濒大海,郡盖因多雷而名焉,其声恒如在檐宇上。雷之北高,亦多雷,声如在寻常之外。其事雷,畏敬甚谨,每具酒肴奠焉。……时有雷火发于野中,每雨霁,得黑石,或圆或方,号雷公墨。凡讼者投牒,必以雷墨杂常墨书之为利,房千里对雷公墨的精妙论述,成就了雷公墨”命名的历史性创始功绩。由于《投荒杂录》等记载雷公墨的著作早已佚失,而后世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名著对“刘恂岭表录云:雷州骤雨后,人于野得石如黳石,谓之雷公墨”的传播弘扬,对雷公墨名扬天下客观上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因当时起草论文时的条件有限,史料的残缺不全及难以考证等因素影响,论文难免存在一些遗憾,将雷公墨的命名人误写他人,但瑕不掩瑜。

      (2023年10月25日修改)

分享:
 
【发表评论(0)】
Leigongmo of Asia and Australia Expo
地址:海口市海府路73号 E-MAIL:leigongmo@qq.com 琼ICP备18004674号-1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或其他兼容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