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假设遭挑战?NASA发现月球存在大量花岗岩,科学家都困惑了
转载自 网易号 2023-07-1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称,在月球上发现了大量花岗岩!包括英国《自然》杂志也刊登了这一消息。
广泛来说,花岗岩被认为是一种“地球特产”,因为它必须要同时具备“水”和“板块构造”两个重要条件才能形成,有一位科学家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如果没有水,就需要极端的情况才能形成花岗岩。所以这里是一个没有水、没有板块构造的系统,但却有花岗岩。难道月球上有水——至少在这个地方有?还是说这里只是特别热?”
这意味着,我们对于月球的认知,可能又要被这个全新发现“刷新”一次,而这或许就事关所有地球人的未来!
月球发现花岗岩,是否意味着从前地球与月球本是一体呢?
NASA官方称:
科学家观测到月球表面岩石地热的痕迹,故而利用微波频率测量了这个岩体的地热活动,发现它含有一些只有花岗岩才有的放射性元素,根据卫星图示的比例,该地区蕴含大量花岗岩,这让科学家对这些花岗岩的来源产生了困惑。
月球地热活动红外线卫星图
我们都知道,花岗岩是地球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属于酸性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等。花岗岩在地球上的来源主要与地质板块构造和运动有关,而月球众所周知是没有地质板块运动的,也就是说月球不存在花岗岩形成的条件。
花岗岩样本
但如今大量的花岗岩出现在月球上,似乎证明了很早的一个猜想,那就是在46亿年前,也就是地球与月球形成的时期,二者似乎是同为一体的。
关于月球的来源可谓众说纷纭,地月同体则是很流行的猜想之一。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和科学家认为,在46亿年前,月球本是地球的一部分,但由于早期的地球地质板块活跃,地质构造并不稳定,因为自身自传会有着大量的物质抛射到太空,最后形成了目前的月球。
还有一种同源说:地球与月球都是太阳系内的同一星云形成的,地球由于质量庞大,俘获了月球,使月球成为了自己的卫星。
从月球看地球
此次月球发现花岗岩,似乎是印证了以上这两种说法,也就是说地球与月球本是一体,或者至少二者的起源相同,不然月球不会出只有在地址板块运动,岩浆喷发才能出现的花岗岩。
那么地球月球真的是同体的吗?
实际上,单凭月球表面发现花岗岩并不能证明地球月球同体,或者二者起源相同。因为月球的花岗岩也有可能是早期地球抛射到太空后,被月球俘获或者溅射到月球表面的。这样也能够解释月球为何出现花岗岩。
而且根据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月岩研究表明,地球和月球并不像我们以往想象的那样“亲密”和相似。根据研究人员对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月岩中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地球与月球岩石的氧同位素成分差距很大,而且随着月岩在月球深度越深,二者差异越大。
阿波罗计划中宇航员与月球岩石合影
也就是说,月球内部的岩石与地球岩石的差异与月球深度成正比。
该研究在2020年3月11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题目为《地球和月球氧同位素组成差异》,是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的。该研究基本推翻了地球与月球同体的假说。
月球上的花岗岩来自哪里,关系到月球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月球岩石样本
《地球和月球氧同位素组成差异》论文,将月球的形成指向了另一种月球起源说。那就是月球是通过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
根据该论文的研究表明,月球深处地幔的岩石混合程度很低,也就是说月球内部更像是一个古老的整体,而外部则是一个“大杂烩”。
那么根据这种研究论断,可能的猜想是:在数十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并且这颗小行星在撞击后主体部分与地球分离,而撞击地球产生的碎片则因为该小行星的引力自转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月球。
月球的形成与地球有密切关系
这种猜想基本符合月球内部的岩石与地球岩石的差异与月球深度成正比的研究结果。而且也可以解释月球花岗岩的来源。
月球的起源就是小行星撞击说吗?
事实上也不尽然。还有一种猜想也可以契合《地球和月球氧同位素组成差异》研究结果。那就是月球俘获说。
该理论认为:月球原型是一颗飘荡在宇宙中的大个体“无主卫星”,在经过地球时被俘获,成为地球的卫星。而在漫长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大量地球向抛洒的物质,比如含有花岗岩的物质等等。这样外部逐渐形成了一层与地球氧同位素相近的岩石,而内部则差异很大,月球的花岗岩也是从地球而来。
那么月球的起源到底是什么?目前的科学界,对月球的起源还没有最终定论。但人类自阿波罗计划以来已经对月球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根据当前的研究表明,月球与地球虽然有共同点,但还是存在着许多差异的。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二者的差异更多是随着月球深度的加深,差异越大。也就是说,月球内部是一个很独特和陌生的物质,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学者支持撞击说的原因。
月球表明有大量陨石撞击坑
那么如何才能确定月球的起源呢?
想要弄清月球的起源并且形成科学界的共识,最核心的就是实地对月球进行研究,对月球内部进行深入的钻探,获取内部岩石,研究其构成。因为理论上来说,月岩埋藏越深,受宇宙和地球环境的影响就越小,这也是月球最初始的状态。
月球内部构造
目前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大力进行月球探测。
阿联酋在2022年12月通过与以色列合作发射了“拉希德”月球车,但最终失败。
“拉希德”月球车
沙特阿拉伯也与我国签署了月球合作计划。日本早在1991年便启动了月球A计划,但因为着陆器技术原因而被迫取消。
印度早在2008年便向月球表面发射了月船1号,但着陆以失败告终,在2019年实施了月船2号,并且成功进入月球轨道,但是在着陆过程中坠毁。但印度人并不气馁,已经计划实施月船3号。
而俄罗斯继承苏联的月球系列技术基础,发展了月球-25号和月球-27号,但一直推迟至今尚未发射。
俄罗斯的月球-25号
当前探月实力最强的当属中美,美国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便通过阿波罗计划实现了载人登月,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提出了重返月球计划,并最终演变为如今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计划2024年将宇航员平安送往月球并返回。
目前阿尔忒弥斯1号与其搭载的猎户座号飞船已于2022年12月11日上午顺利完成绕月飞行任务,安全降落位于加利福尼亚西部的太平洋海面。
猎户座号飞船降落太平洋海面瞬间
我国作为探月的后来者,自2004年正式启动中国探月工程,截止2023年,我国已经成功实施了五次探月任务,并且实现了月球中继、月面软着陆、月面月球车探测、月球样品采集和返回,并且宣布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且建立月球基地,进行长期有人驻扎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是最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探月计划
关于月球的起源,只有实地的载人登月,进行研究,才能够解开月球起源的奥秘,这背后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科技的支撑。
参考资料:
[1] 环球时报:英媒:NASA在月球发现大量花岗岩,来源令科学家困惑[J]环球网.[2023-07-10]
[2] 远洋:科学家发现月球背面藏着巨大的神秘花岗岩岩体,形成原因不明[J]IT之家.[2023-07-10]
[3] 经纬创投:月球背面发现神秘的巨型花岗岩岩体,宽约50公里,形成原因不明[J].爱奇艺.[2023-07-10]
[4] 小牧科技密探:NASA在月球表面发现大量花岗岩,来源却让科学家困惑[J]腾讯新闻.[2023-07-10]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