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公布!嫦娥五号月壤发现“小蝌蚪”头大尾巴长,有何影响
转载自 煦安讲天文 2025-04-17
导读
中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世界首例"小蝌蚪"晶体和"嫦娥石"新矿物,这些纳米级发现为月球演化研究提供全新视角,同时证实了月球存在太阳风成因水,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奠定关键基础。
哇塞,中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里竟有惊人发现!他们找到了一种神秘晶体,那模样像极了“小蝌蚪”,此发现瞬间在整个太空领域引发了极大震动。
在咱们中国开展相关探索之前,美国和苏联确实曾先后成功从月球获取月壤。然而,中国此次的新发现堪称世界首次,而且成果还发表在了美国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上。
随着这一全新发现公之于众,微观世界里一些原本隐藏的秘密渐渐开始被揭晓。大家不禁好奇,在月球漫长的演化历程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神秘晶体惊现
嫦娥五号把月壤带回地球后,科研人员迅速针对其成分展开深入研究。他们在玻璃球的表面找到了一种硫化物,在透射电镜下,该硫化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形态,头部较大,身子纤细,和小蝌蚪的外形极为相像。

经仔细分析,发现这个“小蝌蚪”的头部主要由铁镍构成,身子是硫化铁,而尾巴则是由钛铁矿组成。
如此奇特的结构组成,让专家们感到十分困惑,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探讨这个“小蝌蚪”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所附着的玻璃球。玻璃球主要是由月球上的各类活动所产生的,像陨石撞击、火山活动、太阳风等都可能导致其形成。
对月壤中的玻璃球展开研究,或许能助力我们更为深入地探究月球的起源与演变。而此次在玻璃球中发现的新物质“小蝌蚪”,属于世界首例,足见其重要意义。

据专家介绍,月球表面的环境相当恶劣,历经数十亿年的各种作用,其月壤颗粒中产生了大量纳米级别的金属颗粒。
随后,伴随着撞击活动,这些金属颗粒在这一过程中会进入到玻璃球内部。在迁移移动期间,由于浓度存在差异,会促使非平衡结晶现象的出现,进而导致钛铁矿尾巴的形成。
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经历火山高温的淬炼,既有物理变化过程,又有化学反应过程,就这样,最终形成了“小蝌蚪”这种独特的矿物结合体。

那么,你是否清楚这种新物质的发现,将会给月球研究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新视角洞察月球演化

“小蝌蚪”堪称月球表面极端环境下的见证者,通过对它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能够为我们研究月球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
我们都知晓,月壤在月球建设中是极为关键的能源材料。如今,中国科学家已经利用这种材料制成了月壤砖,目前正在太空中接受相关测验。
“小蝌蚪”这种新物质的出现,为后续月壤的应用开拓了全新的思路。
或许,这种物质能够作为一种催化剂或者增强剂,被应用于研究月壤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当然,这些目前还只是推测,其具体用途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小蝌蚪”能够为月球建设提供极为珍贵的线索,填补某一方面研究的空白。
同时,它的出现也在向我们表明,月球并非一成不变,而它的演变过程对于我们未来开展月球建设工作至关重要。
当下,专家们对这些“小蝌蚪”的出现满怀兴奋之情。然而,也有学者提出疑问:“小蝌蚪”会对月壤砖的强度产生影响吗?

从名字便能直观得知,月壤砖的主要成分就是月壤,它是月球建设中的核心材料之一。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它的性能。
而此次在月壤中发现的“小蝌蚪”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倘若它的存在会对月壤砖的研究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后续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可能都将白费,毕竟一个微小的变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好在经过专家分析,“小蝌蚪”只是一些极为微小的纳米颗粒,并且其数量也极为稀少,对月壤砖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前面已经提及“小蝌蚪”对月球研究的重要性,再加上它没有任何负面作用,所以总体而言,它的出现堪称全球科学界的一项重大进展,而取得这一成果的正是中国科研团队。

月球的潜在价值
自2020年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样品以来,直至今日,这些样品所蕴含的价值还在不断攀升。从对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到资源分析,中国科学家挖掘出的“宝藏”数不胜数。
2022年9月9日,国家航天局与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宣布,除了“小蝌蚪”之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种新矿物,并将其命名为“嫦娥石”。

这是目前人类已知的第六种月球新矿物,它的单晶颗粒粒径仅为10微米,这仅仅是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
嫦娥石属于磷酸盐矿物,这种矿物在地球上其实较为常见。但是,像嫦娥石这种特定化学成分的矿物此前从未被发现过。到目前为止,月球上的嫦娥石是首例。

这也就意味着,嫦娥石的形成条件与地球毫无关联。通过对嫦娥石的研究,或许能为科研团队带来与研究“小蝌蚪”不同的全新视角。
同时,科学家们在嫦娥石中还发现了高含量的稀土,不过其是否具备研究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除了“小蝌蚪”和“嫦娥石”,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矿物表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太阳成因水。

提及这个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但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水是生命存在的关键要素,这一点在月球上同样适用。
在太空探索领域,对“水”的研究至关重要。在各种外部条件限制下,月球上不存在流动的水,所以探寻水资源成为月球建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而月壤样品矿物中出现的大量太阳风成因水,间接证实了月球上存在水。

经分析,这些太阳风成因水的水含量达到170ppm,这一数值明显高于月球内部的含水量。不过,并非所有月壤中的水含量都如此之高。
因为部分太阳风成因水会在太阳照射下蒸发,还有部分会迁移到两极永久区,也就是月球背面。
所以,2026年中国即将发射的嫦娥七号,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两极永久区探寻水资源。未来,中国在月球上开展的一些实地研究工作或许也将以此为契机逐步展开。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嫦娥五号月壤样品所取得的各项成果,虽然仅仅是我们迈向月球探索之路的开端,但却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未来,中国必将发现更多关于月球的奥秘。

相关附件